清明祭祀 / 缅怀
发布日期:2023-04-05
阅读量:1659
作者:管理员
图片

清明


时节雨纷纷


图片


“人间三月芳菲始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”光阴荏苒,清明坟前忆往昔,这是一代宗师邵伟华离开的第四个年头。英容笑貌永铭记,叮嘱教诲难忘怀。

清明时节,适时祭奠逝去的亲人朋友,缅怀先人,既祈祷故人保佑,同时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。乾为天,天道酬勤;乾为父,父(男)天自强不息;坤地母(女)厚德载物。敬天地,敬祖宗,以天道预人事,敬祀祖先,激励后人,才能生生不息!


图片

(邵雍墓)

留不住的2019,永远难忘的2019。还记得,一代宗师邵伟华把《周易》从“落后愚昧的封建迷信”的批判中拨乱反正,再到2001年入党史《丰碑》为易学正名。2019年5月23日溘然长逝。84岁高龄的他,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,在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的记忆中,他是如雷贯耳、家喻户晓的神人,也是现代易学史上无人能与之比肩的、当之无愧的易学领袖、灵魂人物。

图片


 从一个放牛娃,到受人尊敬的学者,他的杰出贡献,是把帝王之学的《周易》,从“落后愚昧的封建迷信”的批判中,通过实践检验和反思,勇敢地进行了拨乱反正。2001年邵伟华被命名为“周易研究家、预测学家”入编党史丛书《丰碑》,这是易学行业里程碑式的大事件。它直接影响和提升了易学应用的社会地位,并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。邵伟华先生虽然已逝,但永远是激励我们的领路人,指导着我们去完成人类使命。

邵伟华先生作为当代中华易学文化开拓者,所撰写的《周易与预测学》、《四柱预测学》两部传世之作,在全国掀起了学易研易的热潮,迎来了易学文化的春天。通过调查研究,亲身实践,为风水学正本清源,写出了《风水规律学》,乃当今风水学的传世之作。


图片


清明时节雨潇潇,墓碑无声风飘飘。邵氏墓园是天人感应的智慧传承,也是天人感应的相互成全,邵老能够安葬在邵夫子墓旁,埋在他的祖先、埋在我们共同的祖师旁的乾阳坡,受人敬仰,是众望所归。与其说是他积德行善的福报,不如说更是全国易学工作者的福报。墓园虽小,但一古一今的两邵文化就此延续,洛阳伊川成了名副其实的易学应用圣地;墓园虽小,影响力不小,它为未来易学应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,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
坟前敬献花一束,满腹哀思天地间。缅怀感恩,思之无穷!


图片


重视祭祀


祈先祖福报

图片
清明节是指冬至后的第105-108天,春分后十五天。大约始于周代,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。古时又叫踏青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、扫墓节、扫坟节、植树节、鬼节等。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、十月初一的寒衣节,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“鬼节”。 在二十四个节气中,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节。
清明扫墓,是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在秦以前就流传了,一直到唐朝才开始盛行。明《帝京景物略》载:“三月清明日,男清明祭祖,担提尊榼,轿马后挂楮锭,粲粲然满道也。拜者、酹者、哭者、为墓除草添土者,焚楮锭次,以纸钱置坟头。望中无纸钱,则孤坟矣。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说明古人借敬祖显孝,实效法天地顺应自然用以踏青增智。

图片


清明祭祀


注意的事项

图片
“男清明祭祖”,个别地方女性一般不上坟。“为墓除草添土” 是清扫墓地,铲除杂草树根,修复损坏的部份,或重新描写墓碑的字迹,使其焕然一新。不要用钢筋水泥,以免阻碍天地相通之气。
“哭罢,不归也,趋芳树,择园圃,列坐尽醉。”古人特别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,为了适应自然,考虑到在这还有些寒冷的春天,禁火吃冷食,则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,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于是就定了踏青、郊游、荡秋千,踢足球、打马球、插柳,拔河,斗鸡等户外活动,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,活动活动筋骨,增加抵抗力。
至此,在这万物复苏,草木萌动季春辰月里,昼长夜短,阳气渐暖,自然清新,春光明媚,景物鲜明时节,妇女儿童亦可以同游同乐了。

图片

▲ 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伟华家,最新课程资讯

易学文化 | 培训合作 | 咨询策划|文创产品

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



图片

图片


图片

上一页:2023年4月22日,陈园老师团队共赴“国际儒易大会”
下一页:是神还是煞?详解神煞如何使用
在线咨询 回到顶部